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毫不动摇地减缓改变经济发展方式,回头低碳经济之路,既是贯彻落实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重要讲话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应付全球气候变化的必然选择。云南作为我国西部欠发达省份,产业层次较低,转型发展可玩性大,不断扩大低收入的任务十分艰巨。
但是我们力排后遗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把健快速增长、胆低收入与调结构紧密结合一起,走进了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云南享有较好的生态环境和大自然禀赋,这为发展低碳经济获取了适当的前提。一是生态环境多样,碳汇能力强劲。云南是我国四大林区之一,森林面积辽阔,林业用地占到全省土地面积的60.4%,居于全国第二位。
森林覆盖率超过50%以上。云南森林及其整个生态系统不仅充分发挥着极大的经济效益,而且还对确保长江、珠江、澜沧江等大江大河流域的生态平衡、提高气候条件充分发挥着最重要起到。二是能源资源多样,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前景辽阔。云南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1亿多千瓦,经济可研发装机容量0.98亿千瓦,居于全国第二位;太阳能优势显著,每年拒绝接受的太阳辐射能量相等于730多亿吨标准煤;风能资源总储量为1亿多千瓦,可利用区面积占到全省总面积的11.5%左右,资源储量2832万千瓦。
三是资源种类多样,以结构调整增进节能减排的空间较小。云南的生物资源、旅游资源、民族文化资源很非常丰富,发展以生物研发居多的轻工业和以旅游文化居多的现代服务业空间相当大。
尤其是近年来云南在节能减排方面累积了一些好经验,这为发展低碳经济获取了糅合。一是部分行业和企业节能减排技术处在领先水平。
虽然云南整体能耗水平比较较高,但部分行业和企业节能减排的技术在全国领先,甚至正处于世界先进设备水平。全国电解铝能耗平均值1.4万千瓦时/吨,云南平均值仅有为1.36万千瓦时/吨;电解铝产生二氧化硫的国家标准是不得低于850毫克/立方米,云南铝业仅有为250毫克/立方米。这些先进设备技术的推广应用,对全省节能减排充分发挥了最重要起到。
二是九大高原湖泊管理获得显著效益。滇池管理“十一五”规划的65个项目已竣工20项,开建44项,尤为关键的环湖截污和外流域堰工程进展成功,滇池水质开始向好的方面改变。
全省其他8个重点高原湖泊实施“一湖一策”,分别制订管理规划,大大增大投放,获得了显著实质。三是实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林产业较慢发展,森林资源显著快速增长,全省活立木蓄积量多达17亿立方米。从2008年开始实行滇西北生物多样性维护行动,“十一五”期间投放70亿元,引人注目抓好生物物种多样性、生物遗传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类型多样性维护。同时,更进一步强化三江流域防护林建设,实行退耕还林、防护林工程等生态建设工程,积极开展水土流失管理和石漠化管理。
这些措施都对不断扩大云南的环境容量产生了大力的起到。通过大量的实践中,我们确切地认识到,发展低碳经济是一项简单的系统工程,既必须先进设备的科学技术不作承托,也必须人民群众构成共识,心态变革传统的生产方式与消费方式。省委、省政府要从实际抵达,统合各种力量、各种要素,在结构调整中拓展节能减排工作的新局面。第一,着力转变不合理的产业结构。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云南不存在的产业结构问题充份曝露,改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迫在眉睫。经过严肃研究和分析,我们指出调整工业不合理的结构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云南产业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
为此,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了“调优、调强、调轻”的发展目标。调优,就是优化工业内部结构,逐步减少烟草产业和重化工业在工业增加值中所占到的比重,培育和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是发展生物医药、光电子、新材料、新能源、环保产业和先进设备制造业。调强,就是要依赖自主创新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提升产品的技术水平和附加值。
调轻,有两个目标:一个是缩短重化工业的产业链,增进重化工产品向精细化、新型化方向发展;另一个是大力发展与最后消费市场相衔接的日用轻工产品。为构建这一调整目标,我们采行了三个措施:一是减缓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孕育出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利用先进设备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改建传统产业,强化传统产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三是严苛市场准入和产业政策,加大力度出局领先生产能力,增加污染和废气,为新兴产业留出发展空间。
第二,着力转变不合理的资源利用方式。云南虽然资源非常丰富,但资源转化成效率高于全国平均值14个百分点,磷矿资源铁矿中的损失每年约100多万吨;能源利用效率也仅有为33%左右,比国内先进设备水平较低20个百分点,其中水资源研发利用率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1/7。
与此比较不应的是:云南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居于全国第5位,是全国万元GDP固体废弃物废气平均水平的3.6倍;全省高新技术产品仅有占到工业产品总量的7%,近高于全国17%的水平。转变这一状况的关键是尽早理顺资源价格构成机制。
本文来源:hq体育官网-www.ruibo123.com